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商贸、交通和信息中心。合肥享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科教基地、滨湖新城”之美誉,因东淝河与南淝河由此发源,故曰“合肥”;因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所在,故别称“庐州”。
合肥旅游攻略
合肥地处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泛长三角区域西端;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连接中原的重要区位优势。淝水穿城而过,环城公园似翡翠项链;逍遥古津、教弩梵钟、包河秀色、蜀山春晓,徜徉其间,吊古论今,令人留恋忘返。中国科技大学的落户合肥,更使这座“千年古邑”享有了“中国科技城”的美誉。
作为国家首批三个园林城市(北京、珠海、合肥)之一,合肥有“绿色之城”的美称。淝水穿城而过,形成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市内的包公园、逍遥津公园、环城公园等胜景,城郊的紫蓬山、大蜀山两座森林公园以及徽园等主题公园,徜徉其间,风光旖旎,还可吊古论今,令人留恋忘返。
“包公文化、三国文化、淮军文化、佛教文化”——四大文化兼容并蓄。合肥自秦代置合肥县,至今已有2千多年历史。三国时期,魏吴在此交兵留下了逍遥津、教弩台、三国新城等历史遗迹。
合肥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五代十国的吴王杨行密、宋代清官包拯、晚清洋务派首领李鸿章、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等均出自合肥。韵味悠长的黄梅戏,淳朴的乡俗,汇聚南北风情的美食,包公祠和逍遥津,院士云集的科学岛(中科院合肥分院)和国际知名学府――中国科技大学,既吸纳了北方文化的粗犷与豪放,又蕴含着南方文化的秀媚与细腻。使其融皖韵徽风于一城,彰显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合肥市基本信息:
区号: 0551
邮编:230000(230001、230061、230011、230031)
气候描述:
合肥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15。7℃,最冷1月,平均气温2。4℃,最热7月,平均气温28。4℃。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合肥四季可游,自然风景优美,古址遗迹众多,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至10月。
最佳出行时间:
最佳出行月份:每年4月~10月
出行看点:春夏是到合肥旅游的最好季节,一般为每年4至10月。
合肥美食概述
合肥名点名菜源远流长,属于徽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擅长烧、炖、炸、烩、炒、溜、酱、煎、蒸、煮等多种制作方法,讲究火功,善于保持菜点的原汁原味,尤重“色”、“香”、“味”俱浓,故成菜多汤汁清纯,味道醇厚,香气四溢。
合肥雄踞江淮之间,史称“江淮首都”,这一地区特有的气候、自然环境和物产为合肥名品风味特色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基础。历史上曾出现佛照楼、万花楼、会宾楼、大雅楼等四大名楼和广寒宫、快活林、月宫、吴鸿发、五味斋、陶广盛、刘鸿盛、长胜元、华春元等特色品店,产生了冬菇鸡饺、鸡汤馄饨、马蹄酥、旱饺、油香、鸡血糊、小刀面、小花狮头、三河米饺、荠菜圆子、糯米圆子、挂面圆子、鲜肉麻球、鸡油蒸饺、小笼米粉肉、庐阳汤包等一大批传统名小吃和代表徽菜水平的李鸿章大杂烩、包公鱼、油淋鸡、御笔鳝丝、曹操鸡、虾包等传统菜肴。
旅游特色介绍
合肥不仅是三国故地,同时也是一代青官包拯的家乡。来到合肥,可以走一走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
包公祠位于包公读书处---香花墩上,四面环水,始建于1066年,是国内外包公祠、包公庙的鼻祖。包公墓内敛藏着包公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清风阁选用各种精美雕刻描绘了包公一生中众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合肥是淮军的发祥地,淮军主要将领李鸿章、张树声、刘铭传等9人均是合肥人。淮军由李鸿章创立于19世纪60年代,将我国历史上几千年的皇家御林军发展成现代国防军,从咸丰到光绪年间,历经半个世纪的兴衰,从内地走向沿海,从安徽走向全国,成为晚清三大政治、军事集团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巢湖之滨有一处千年古镇---三河。三水流贯,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水乡风貌。三河古称“鹊渚”,春秋时就已得名,历史上曾在此发生过著名的吴楚“鹊渚之战”。1858年,太平军又在这里取得了震惊中外的“三河大捷”,留下了古城墙、英王府等历史遗迹。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