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天津市蓟县西北15公里处,又因她雄踞北京之东,故有“京东第一山”之誉。 山旧名无终、徐无、四正、盘龙。相传东汉末年,无终名士田畴不受献帝封赏、隐居于此,因此人称田盘山,简称盘山。
盘山旅游简介
盘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是自然山水与名胜古迹并著、佛教寺院与皇家园林共称的旅游胜地。
盘山位于天津市蓟县境内,西距北京60公里,东距唐山120公里,南距天津110公里,津蓟高速、京平高速可直达景区停车场,京沈高速、102国道直通景区。
盘山始记于汉,兴于唐,极盛于清。历史上建有72座寺庙和13座玲珑宝塔,一座皇家园林──静寄山庄,早在唐代就以“东五台山”著称佛界,清康熙年间以“京东第一山”驰名中外,民国初年盘山同泰山、西湖、故宫等并列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
盘山为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竞游之地,魏武帝曹操、唐太宗、辽太宗、金世宗、直到清代的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都曾巡游盘山,并留下了大量的诗文、石刻、碑记。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凯旋驻兵于盘山,并写下了脍灸人口的诗句:“翠野驻绒轩,卢龙转征旆。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海气百重楼,崖松千丈盖。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清朝乾隆皇帝一生32次登临盘山,留下盛赞盘山的诗作1702首,第一次巡幸盘山时,就发出了“早知有盘山 何必下江南”的感叹。
盘山素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峨嵋之秀、雁荡之幽”的美誉。她通体成景,景景入画,集山、石、松、泉、洞为一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盘山的奇峰险壑,尤以 “五峰”“八石” “三盘之胜”奇特称绝。主峰名挂月峰,前有紫盖峰,后依自来峰,东连九华峰,西傍舞剑峰,五峰攒簇,天然形成了上盘松树奇,中盘岩石怪,下盘响流泉,十里闻澎湃的美妙画卷。
盘山现已恢复开放了五大景区,三百余处景点,建设开通了入胜、云松、挂月三条客运索道,开通了景区环保观光车,游人可直达盘山绝顶——挂月峰。盘山脚下有高中档宾馆十多家, 独具特色的农家院300多户。
最佳出行时间:
最佳出行月份:每年5月~10月
出行看点:春暖花开,景色迷人
门票:
成人门票:100元/人
盘山门票:成人门票100元/人 学生门票50元/人 盘山景区索道价格: 盘山索道(一期):往返乘座票110元/人(含60元门票),上乘票80元/人(含60元门票),下乘票30元/人 云松索道(二期):往返乘座票100元/人,成人乘座票50元/人,儿童乘座票30元/人。
开放时间:
盘山开放时间:8:30-19:00。
天津蓟县盘山特色美食
香菇板栗焖山药:口味微甜,主料板栗、山药都是很有营养的食物,对人身体有益。山药滑脆,配上板栗的浓香,美味可口。
盘 山 柿:因产于蓟县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盘山而得名。盘山柿属于我国柿果特产——大磨盘柿种,也称“磨盘柿”或“盖柿”。蓟县北部山区都可种植磨盘柿,但产于盘山的磨盘柿品质最佳。除此以外,蓟县柿子还有“火柿”、“牛心柿”、“西洋柿”等品种。
红 果:一般也称山楂、山里红。其实,红果是山楂的一个变种,名叫大山楂,它比一般山楂个大均匀,肉质松软而肥厚,色泽鲜艳,籽小皮薄,酸甜适口,是山楂中的佳品。红果盛产于蓟县山区,已有数百年历史,与河北省的兴隆、遵化产区相连,形成我国北部的主要红果产区。天津市的红果主要品种有大棉球、大金星、小金星、面楂等。
板 栗:产于蓟县北部山区。果实扁圆形,果皮红褐色,有光泽、美观,内种皮易脱落,肉质细密,含糖度高,味道甘甜。集中分布在孙各庄、小港、下营、官庄等乡镇,零星栗树遍布整个山区、半山区,年产量达20万公斤。天津板栗以品质上乘饮誉中外,是天津出口创汇的紧俏商品。
历史上对盘山水的描述
郦道元《水经注》云:“盘山水.水出山上.…去山三十里.望山上水可高二十里,素湍浩然,颓波历谷,沿流而下…”
明代刘侗描写盘山清泉“其下又多奔泉.泉动而触乎石.溅呜日夜,与石之锐下而广额者.势相摇倾,所为盘泉也。泉延十里.金沙其底,石所洁也。鱼鱼影影,不可匿亦不可捉.石为之窦塞也”。
乾隆皇帝在《盘山干尺雪记》中写道“汇万山之水而归于一壑,沧池之湍奏石面,谡谡之籁响松颠,时而阴雨忽晴,众溪怒勃则暴涨,砰訇砉焉直下,挟石以奔.触石以停.鞯然铿然.激扬涛然.虽千夫撞洪钟有不足比其壮者”。
清高僧智进《游盘山》诗云:
白云缥缈万山幽,绝谷飞泉百道流。
瀑布飞泉峰下注。状若缕缕素帛飘。
文化
盘山石刻
自唐代以后,多有名人游历盘山题书镌刻崖壁,历经千年,现今盘山有摩崖石刻1440处,其中题字、题诗共390余处,碑刻60余处,镌文22处。从石刻的形制可分为、碑类、塔铭、刻经、造像、摩崖、墓莂、题咏题名,以及诗文杂著等,几乎无体不包。从内容上可分即景、名物、记事三大类,从形式上可分题字、诗文、标语等。摩崖石刻从山下到山上随处可见。较为集中的地方有静寄山庄、天成寺、万松寺、东甘涧、云罩寺、东竺庵、古中盘、盘谷寺、北少林寺、千像寺等地,仅静寄山庄遗存就有石刻30余处,盘山最大摩崖石刻字径4.45米,盘山摩崖石刻最早出现在唐代,唐左金吾卫将军,御史大夫李从简游盘山舞剑台,在舞剑台上面摩崖镌刻“李从简曾游李靖舞剑台”10个字,这是盘山出现的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盘山不仅是风景名山,其摩崖石刻也成了盘山一大人文景观。盘山石刻是历代文化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为研究盘山的历史,及这一历史名山的发展,提供了珍贵史料。
传说
人们见此山形如盘龙,将原名“盆山”改为“盘山”。现存盘山寺院遗迹为明宣德二年九月钦差镇守天城太监傅公创业,并奉敕赐,据盘山碑记:开始一朱姓道人来此,后托神异,建寺。据传说,燕王篡位,建文帝朱允炆曾遁逃于此。又《天仙遗迹记》说:明宣德二年,有一冯姓采樵者在此看见衣着红、绿、黄三人丰采神异,对弈于泉西之石坪,冯旁观良久,一曰:“尔可速去,不闻烂柯事乎,即归告郡守,此地可多建祠宇,为诸仙游息地”。等郡守赶来时远远看见三个仙人乘鹤骑鹿飞去。至今石坪上棋盘、足迹犹存。明正德二年闰二月十五日正殿(释迦殿)失火烧毁,天城城中处士王清等人集资募捐重建;弘治十七年又修,在此期间,有游击将军董公主持并开凿观音、仙人洞两。明嘉靖十六年由于寺院年久失修,殿宇倾颓,又修。并新建玉皇阁,牌楼等。于十八年完工,此时寺院已为佛、儒、道杂混的道场,次后,历代屡有修葺。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