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食小吃大全
上海美食小吃大全——小笼馒头
简介
小笼馒头(北方又称小笼包)是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杭州、芜湖、徽州、江西等江南地区著名汉族小吃,起源自清代道光年间的江苏省常州府,为当时的万华茶楼首创。传说由北宋时期著名的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演变而来,由北宋皇室带入江南,后逐渐成型。常州小笼馒头味鲜,无锡小笼馒头味甜。而诞生于清末同治十年的上海南翔小笼馒头同样历史悠久,享誉中外。
历史文化
近代江南小笼馒头真正成形的历史已很难考证,但普遍认为现代小笼馒头与北宋时期的“山洞梅花包子”和“灌浆馒头”有着传承上的渊源关系,在靖康之变后由北宋皇室南迁时带入江南后演变而来,与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灌汤包系出同门,千百年来传承一直没有断绝,并在各地得到了创新和发扬。如上海南翔镇的黄明贤在1871年创制的“南翔小笼馒头”,常州万华茶楼在清代道光年间创制的“加蟹小笼馒头”,包括清代乾隆年间流行于无锡惠山秦园一带的无锡民间小笼馒头,及开封、天津等地近代创制的小笼包,都各具特色。江南一带的上海、无锡、常州、南京、杭州、芜湖等地都有着悠久的小笼馒头烹饪历史,现存着不少以小笼馒头为特色的百年老店。
上海美食小吃大全——青团
简介
青团,汉族传统节日食品。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艾蒿、鼠曲草。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现在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
在中国古代,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因其色调而得名。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粘米/面粉里,手工揉匀,再根据各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
历史文化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上海美食小吃大全——条头糕
简介
条头糕,上海地区汉族特色糕点。糯米粉糅合细沙做成长条状。
做法
条头糕,糯米粉糅合细沙(不是裹着细沙,而是两者揉在一起)做成长条状。上面撒上桂花末,更好吃。比较出名的是沈大成家的。
上海美食小吃大全——两面黄
简介
“两面黄”是一种苏州特色的传统面食,曾被称为“面条中的皇帝”,价格不菲。解放后就很少供应,消失已有二三十年,近年来在苏州老字号餐饮界再次兴起,此面有硬“两面黄”和软“两面黄”之分,硬“两面黄”是生面油炸,软“两面黄”是下的硬面滤干再炸,要两面都炸成金黄色,香味飘出,然后捞出放在盘子上,再将浇头连卤浇在面上,让面条吸足卤汁,味道又香又可口。
做法
“两面黄”的制作相当费事,要将面条的两面都炸成金黄色,然后从锅里捞出来后放在盘子上,再浇上浇头和卤汁,等到面条吸足汁后味道就会可口。
上海美食小吃大全——桂花酒酿圆子
简介
月桂花飘香,每年到这个时候,如果可以用桂花用来做这款桂花甜酒醇一定是味道香浓。桂花甜酒酿是上海和江苏一带的传统名点。酒酿在明朝才作为小吃,桂花甜酒酿与清朝问世的酒酿圆子都是名点。
上海美食小吃大全——生煎馒头
简介
生煎馒头,地方特色小吃,上海市特产,也是苏州有名的点心之一。起源于1920年代的上海。生煎馒头原为茶楼、老虎灶(开水店)兼营品种。馅心以鲜猪肉加皮冻为主。20世纪30年代后,上海饮食业有了生煎馒头的专业店,馅心花色也增加了鸡肉、虾仁等多种品种。
历史文化
生煎起源于1920年代的上海,一般在老虎灶(开水间)隔壁,开一爿半开间门面的小店,店门口立着由柏油桶改制的炉子,上面置一口铸铁平底锅,里面是一张长条形的台板,这就是生煎店铺的雏形。后来,上海著名企业家,中国新药业先驱黄楚九将生煎引入了他自家所开设的萝春阁茶馆店中,从此生煎馒头成了萝春阁茶馆的招牌美食。最早的生煎都是由老虎灶和茶楼兼营的一种小吃,随着生煎在上海广受欢迎,自1930年代起出现了专营生煎的店铺。馅心花色也增加了鸡肉、虾仁等多种品种。
做法
上海点心。用半发酵面包馅,排放平底锅内,用油煎、喷水若干次即熟。其底部色金黄、硬香带脆,馒身白色,软而松,肉馅鲜嫩稍带卤汁,咬嚼时还有芝麻或葱的香味。以出锅热吃为佳。生煎馒头原为茶楼、老虎灶(开水店)兼营品种。馅心以鲜猪肉加皮冻为主。
上海美食小吃大全——蟹壳黄
简介
蟹壳黄,上海知名汉族小吃,属本帮菜。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蟹壳黄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制成扁圆形小饼,外沾一层芝麻,贴在烘炉壁上烘烤而成。此饼味美咸甜适口,皮酥香脆。有人写诗赞它“未见饼家先闻香,入口酥皮纷纷下”。蟹壳黄的馅心有咸、甜两种。咸味的有葱油、鲜肉、蟹粉、虾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枣泥等品种。蟹壳黄小吃店主要集中在枫泾古镇和朱家角镇。
历史文化
当年在老上海的点心摊上有买一种吃食,人们给这样的点心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蟹壳黄。蟹壳黄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以上海石门一路威海卫路口的吴宛饼家制作的为最佳。
清末,上海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后,相继吸取了各地风味小吃精华,几乎包括了全国各主要地方的特色,并加以发展和提高,形成自己的特色,上海小吃特点是品种繁多,兼具南北风味;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应节适令,因时更变;供应方便灵活。主打:酥饼
特点:色呈褐黄,形状酷似煮熟的蟹壳,故此被称为“蟹壳黄”。外酥内香,有葱油、鲜肉、白糖、豆沙等多种不同的馅,味道各异,口感独特。
上海美食小吃大全——南翔小笼
简介
南翔小笼是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的传统名产,原名南翔大肉馒头,后曾称南翔大馒头,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著称。起始于清代同治,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由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创始,后日华轩的小笼师傅分别受雇于古猗园或自行开设松鹤轩经营,全镇酒菜馆争相仿制,旅沪的南翔人也邀请南翔师傅,分别在上海城隍庙和西藏路开设南翔小笼店,经常顾客盈门。
对于小笼包而言,自然新鲜的汁水是其精髓。吃小笼可先在底边上咬破一小口,吮吸两口汁水,然后将小笼入口咀嚼品味,如此既可尽享美味不至浪费,也可防止汁水溢出,弄脏衣物。有口诀这样唱到:“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
历史文化
南翔小笼产地主要分布在嘉定区南翔镇,后来扩展到嘉定全区及上海豫园老城隍庙等地。南翔小笼创始人黄明贤出生于嘉定区南翔镇,早年开设日华轩糕团店,经营南翔大馒头,黄明贤天天挑着馒头到古猗园叫卖,因大肉馒头味道鲜,脍炙人口而出名。同行老板闻风而动,都来古猗园叫卖大肉馒头,使黄明贤生意受到影响,不能一人专利,于是他对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选用精白面粉紧酵擀成薄皮,又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以取其鲜。馅内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还根据不同季节,加入蟹粉或虾仁或春笋,以取时鲜。每只馒头折裥14个以上,50克面粉制作10只馒头,形如荸荠呈半透明状,小巧玲珑;出笼时任取一只放在小碟内,戳破皮子,汁满一碟,为佳品,逐步形成皮薄、汁鲜、肉嫩、馅丰的特点。
后来旅沪的南翔人邀请黄明贤到上海城隍庙开设南翔馒头店和西藏路上开设古猗园馒头店,挂名南翔小笼,至今盛名不衰。因南翔小笼味道鲜、脍炙人口而出名,同行老板纷纷效仿,使南翔小笼在上海及全国各都见其身影。日华轩名声大振,大家争吃南翔小笼。
上海美食小吃大全——小杨生煎
简介
小杨生煎,是上海一家特色生煎店,已发展有数家连锁店。小杨生煎个大汤多,肉馅是用剁碎的猪肉加其他调料制成。2006年“小杨生煎”获得“上海名点、名小吃”称号。
上海称包子为馒头,因此,生煎馒头实为生煎包子。用半发酵面包馅,排放平底锅内,用油煎,喷水若干次即熟。其底部色金黄、硬香带脆,馒身白色,软而松,肉馅鲜嫩稍带卤汁,咬嚼时还有芝麻或葱的香味。以出锅热吃为佳。
生煎馒头原为茶楼、老虎灶(开水店)兼营品种。馅心以鲜猪肉加皮冻为主。20世纪30年代后,上海饮食业有了生煎馒头的专业店,馅心花色也增加了鸡肉、虾仁等多种品种。
历史文化
小杨生煎位于上海市,是家有着16年历史的生煎店,已拥有数家连锁店。创始人杨利朋,出生于1967年,从知青子女到企业老总,可谓白手起家。杨利朋从卖茶叶蛋到摆水果摊、百货摊,甚至还开过服装店。1994年,杨利朋看到有人摆摊开起了饮食店,也下决心在吴江路上开一家生煎馆——小杨生煎。
上海美食小吃大全——上海三鲜馄饨
简介
馄饨,北方叫馄饨,广东称之为云吞,新疆叫曲曲,福建叫扁食,四川称抄手。价廉物美的三鲜小馄饨,可谓百吃不厌,小馄饨的包制,更是简便、快捷。
上海的三鲜馄饨也有别于无锡的三鲜馄饨。馄饨馅并不是鲜肉、开洋、榨菜制成的馅心,而是纯肉的。所谓三鲜名堂皆在汤里,蛋丝、虾皮、紫菜此三鲜调出薄皮包裹着的鲜肉,口感咸香爽滑。
历史文化
馄饨的文字记载见于西汉,它源于中国北方,兴于唐宋,初为祭祀,后为民间小吃。太古神祇盘古将混沌破开,一分为二,天地即成。清代同治年间,文人曾这样赞誉过馄饨: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汤清润吻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长。
三鲜份量要到位。将蛋皮切成丝、并把紫菜、开洋或虾皮、按个人口味放入适量的盐、鸡精、胡椒粉等搁置大腕中备用。食用时冲入沸水,放入煮好的馄饨,即成了一碗色、香、味俱到的上海三鲜小馄饨。
做法
三鲜馄饨肉陷制作
在夹心肉糜里面放入适量的盐、料酒、胡椒粉等料,
再放入切碎的姜、葱、半个鸡蛋,然后一起搅拌,再加适量的水搅拌(顺一个方向搅拌)均匀,放冰箱半小时。将剩下的半个鸡蛋做一张蛋皮,烧热锅,放少许油。旋转使锅内油均匀地涂在锅壁上,倒入蛋液,迅速转动锅,蛋皮即成备用。
三鲜汤料的制作
三鲜份量要到位。将蛋皮切成丝、并把紫菜、开洋或虾皮、按个人口味放入适量的盐、鸡精、胡椒粉等搁置大腕中备用。食用时冲入沸水,放入煮好的馄饨,即成了一碗色、香、味俱到的上海三鲜小馄饨。
馄饨的制作
右手用筷将馅适量陷料剔进左手皮子中,左手中指屈起下落。包进馅心后,由食指,无名指,拇指同时屈起捏拢皮子四角,注意捏拢皮子时尽量使四角悬空而捏。切忌将馅心平摊在左手掌中捏拢,捏死皮馄饨。
最后的工序
煮开清水后,放入包好的小馄饨并搅拌一下,水滚馄饨浮上,反复两次,必熟无疑时捞起沥干,放入三鲜汤料碗中,撒上葱花就over了。
清清爽爽的一海碗三鲜小馄饨端上桌,细细m的葱花飘在面上,透着粉色肉肉的几十个小馄饨,紫菜、开洋和鸡蛋皮丝躺在清澈的汤里!味道永远是那么地可口、鲜美,薄薄的小馄饨皮裹着那玲珑的鲜肉,口感咸香,汤鲜味美,皮滑馅丰,一口一个,哧溜一下溜入腹中,滋味爽极了!家庭自制小馄饨,即实惠、便宜、好吃、干净、放心。一次如果包多了,可以放入冰箱速冻。美啊!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