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关是家庭的门面,给人以第一印象,有着缓冲视线、间隔空间、储物收纳等重要作用。在风水学上,玄关也具有化煞、招财、纳吉等功能,那玄关怎么装修好呢?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上海玄关设计有哪些需要知道的技巧?
玄关装修注意事项
格局大小
风水学家对玄关的宽、长度是有明确要求,一般来说玄关的通道至少要有90公分宽,这是能容纳二人一起平排行走的宽度,玄关的标准长度约120至150公分。
1、一般30至40平方米以内的商品楼住宅,不宜设立玄关,在由外入内的过道间,我们只要利用装饰柜或鞋柜分隔就可以,尽量将柜子修饰成隐藏造型,减轻玄关的压迫感。在风水学上,外明堂是玄关,内明堂是客厅,若住家没有玄关,我们可以用灯光营造玄关区,透过灯光令进门区域的空间光亮,最好以白光为佳。
2、40至100平方米的商品楼住宅,玄关可以摆放鞋柜、屏风或隔屏柜、端景桌及神台。
3、100平方米以上的商品楼大型住宅,玄关可以轻松处理,除了摆放鞋柜、屏风或隔屏柜、端景桌以及神台外,也可以适当地摆放穿鞋椅、台灯、镜面、装饰等。若衣帽间也放在玄关上,其玄关面积不能少于18平方米。
4、玄关若设置屏风,大门至屏风的距离应在150公分以上,避免入门觉得压迫,并且方便日后搬运家具时便利。
玄关的布局是风水要项,而风水不离五行色彩,在玄关灯光光线不充足情况下色调特别注意,除了间隔宜采用较通透的设计外,木地板、地砖或地毯的颜色都不可太深,玄关最好用浅亮色系,例如粉色,善用穿透材质,引渡室外及阳台的光线进来,来增加玄关空间的明亮度。玄关处如果没有室外的自然光,便要用室内灯光来补救,例如安装长明灯。
为了达到理想效果,玄关顶部天花板颜色以米白色为主,而地板颜色可以是稍为深色一点,而位于中间的墙壁无论是木板、墙砖或是石材,选用的颜色均不宜太深,风水上要求是介于两者之间,作为上下的调和与过渡。
玄关宜采用通透式布局
玄关是大门跟客厅的过道,大门一推开,就能看见客厅,因此这位置必须做到通风透气,也要考虑不要犯气冲之煞,建议采用:
1、玄关的的间格应以通透为主,即使采用木板,也应采用色调较明亮的色系。“格栅围屏式”的装潢,其形式主要是以带有不同花格图案的透空木格栅屏作隔断,能减少空间的压抑感。
2、利用装饰柜或鞋柜遮拦从大门直冲的气。
3、选择带有丝质纹理的夹纱玻璃隔屏柜,隐约穿透的轻盈视觉,对应整体空间不会造成压迫感。
风水学很重视流畅的布局,玄关是家居吉位所在,太过复杂的硬体造型(如电器,假石山、大象等动物雕像)是会影响磁场运行,玄关摆放的隔屏最宜是沟缝造型让气流畅通,而饰物必须形象鲜明,卡通一点也可以。
玄关宜放盆景、鲜花
若空间足够,也可以在玄关上摆放一些绿色植物、鲜花,尤其是玄关紧贴浴门或厨房门,在风水学上来说,主管丁财两旺的的玄关紧贴着带有秽气的厕所,很容易受秽气影响健康,导致小病连连,最终破财。玄关摆放植物或鲜花,可以把秽气中和,绿化室内环境,增加生气,同时它们释放的香气也令人精神爽利。
玄关地板的图案宜柔和
玄关地板的图案以花纹、图型为佳,可以选择寓意吉祥的外圆内方金钱图案、花纹等,避免选用那些多尖角的图案,因为三尖八角很容易冲门,形成煞气。
如果是木纹的玄关地板也要注意,不宜直冲大门。笔者熊神进建议,玄关的木地板不论何种木料,其排列均应令木纹斜向屋内,如流水斜流入屋,木纹切勿直冲大门,如直冲则不吉。
选择大理石地板,大家要留心地板和地板之间的接缝位形成的缝线,切勿在大门中在线,这样会形成冲地线,也是不吉。
玄关到装修要点
1、保持主人的私密性
玄关是入门处的一块视觉屏障,避免外人一进门就对整个居室一览无余;同时,也是家人进出门时停留的回旋空间。玄关的设立应充分考虑与整体空间的呼应关系,使玄关区域与会客区域有很好的结合性和过渡性,应让人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方便出入放置物品
玄关应充分考虑到其设置的基本功能性,如换鞋、放伞、放置随身小物件等,有些纯属观赏性的玄关除外。
3、犹抱琵琶半遮面
玄关设设计应尽量做到遮而不死,即视觉上应感到通透,切勿让人感到压抑。玄关相对于整个空间来说应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让来人有充分的想像和回味的余地。
4、要起到装饰作用
玄关应是整个家居空间中极具品味的地方之一,应力求突出表现。玄关的设计切勿繁杂,应以简洁、明快的手法来体现一个家居的特征。
5、材料要简洁明快
材料和色彩运用应尽量做到单纯统一,给人的感觉要自然而轻松。
此外,在进行玄关设计时,应服从使用和空间上的需要,视每个家庭实际面积和需求而定。 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出非常完整的玄关,有时仅仅在玄关处放上一张柔软的垫子、摆一个换鞋的凳子就起到了玄关的作用了。
看了以上文章介绍,希望能为您的生活带来帮助。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